提到“预言”两个字,相信大部分读者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些宗教或团体宣扬的,以臆测、巧合为主的封建迷信。
事实上,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做过预言,而且不止一个,比如早在1916年,他就预言过中日之间在20年之内必有一战。
不过,毛主席的预言和那些神神叨叨的所谓“预言”有着本质的区别,毛主席的预言是建立在他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学识基础上的,再配合上他缜密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卓越的洞察力,因此总能得到客观规律的结论。
毛主席一生中作出的预言不下二十多个,其中最出名的有6大预言。
在这6个预言中的5个已经实现了,那么,这六大预言是什么呢?距离最后一个预言的实现还远吗?
毛主席
第一大预言:日本、德国将会危害全世界(1919)
早在毛主席离开韶山前往外地求学后,就对天下大事和各国动态十分的感兴趣,可以说是“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。因为看得多、懂得多,毛主席因此的同学中有了一个“时事通”的绰号。
1919年3月,毛主席在上海送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时,提出自己不去法国了,中国的问题还是要留在国内研究,一个月后他就返回了长沙,并开始筹备《湘江评论》相关的工作。
在毛主席筹备《湘江评论》期间,被后世称之为“分赃大会”的巴黎和会终于有了“结果”,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但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,反而被要求将山东转交给日本,这也就直接在国内掀起了著名的“五四”运动。
巴黎和会
虽然中国最终并没有在和约上签字,但这在当时的列强们看来是基本“完美”的,在《凡尔赛和约》上,一战的发起国德国不但被要求赔偿了天价战争赔款,而且被强行割走了土地,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,连该国的军事发展都被进行了限制。条件之苛刻连法国福熙元帅都看不下去了,直言:“这不是和平,这是20年的休战”。
此时尚属无名之辈的毛主席,不仅看到了德国必将复苏,他甚至提前预言到了德国将会和日本勾结在一起危害世界,以及法国将会有很惨的下场。
青年毛主席
1919年7月28日,在第三期的《湘江评论》中,毛主席写到:“德国和日本是屡次寻奸未遂的狗男女,他们虽未遂,那寻奸的念头是永远不会打断的。日本的强权政府,军阀浪人不铲除,德国的爱贝尔政府(指德国11月革命后成立的社会民主党政府,爱贝尔即社会民主党首领艾伯特)不革命,奸夫和淫妇还未拆开,危险正多呢。”
“法兰西民族素负豪气。何至竟像妇人孺子,斤斤乞人保护,我觉得这不是法兰西的好现象。”
事实证明,毛主席并不是在杞人忧天,一战结束后的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,至于德国,第三期《湘江评论》发表两个月后,该国一名获得过“一级铁十字勋章”的上等兵改组了“德国工人党”,两年后成为了“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”的元首,这名上等兵的名字叫做阿道夫·希特勒。
法西斯
进入30年代后,随着金融危机席卷整个西方世界,德、日、意法西斯互相勾结,逐渐形成了以柏林—罗马—东京为轴心的法西斯同盟,1940年9月27日,德、日、意三国签署《军事同盟条约》,轴心同盟正式成立。
第二大预言:抗日战争要打七、八年(1938、1943)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连战连败,国土沦丧,人民遭难。当时的国内对抗日战争的走向有两种看法,一种是“速胜论”,认为日本这种状态坚持不了多久,很快就能出现转机,一种是“亡国论”,认为日本是战无不胜的,我们的抵抗“毫无意义”。
然而毛主席对这两这种论断都不支持,早在1936年7月,他就跟美国记者斯诺提到过抗日战争必将是长期的,艰苦的。及至1938年5月,毛主席进行了著名的《论持久战》演讲,对“速胜论”和“亡国论”这两种论断进行了批驳,提出抗日战争将分为战略防御,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,获得这场战争最终胜利的一定是中国。
《论持久战》发表后,周总理迅速将之对白崇禧进行了介绍,白崇禧对之深以为然,认为这将是我国抗战中的最高战略方针,并向蒋介石作了转述,赢得了蒋介石的赞誉。
毛主席
1943年3月16日,毛主席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:“国民党在日本进攻下,外援不至,要求内援,国共关系有好转可能,中国抗战有打七、八年的可能,我们仍要坚持两年到两年半。”
果然,两年半后的9月2日,日本正式投降,抗日战争结束,打了8年的抗日战争至此终结。
有意思的是,同样是在1943年,日军中一个姓“若杉”的参谋从日本来到中国考察时,刻意收集了中国各党各派的论著,命人翻译后兴致勃勃的研习了一遍。
当“若杉参谋”看完毛主席的《论持久战》后,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,专门做了一次名为《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》的讲话,在讲话中,他斥责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暴行,直言“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。”
论持久战
不但如此,“若杉参谋”还曾组织人员刺杀手下刺杀首相、陆相东条英机,打算等东条英机死后,由自己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和中国进行和谈,撤出所有部署在中国的队伍。
当然,“若杉参谋”的想法最终也没成型,因为刺杀行动失败了。不过,东条英机最终也没敢拿“若杉参谋”怎么样,因为这个“若杉参谋”的爹叫做“嘉仁”(日本大正天皇),他的真实身份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。
三笠宫崇仁亲王
第三大预言:张伯伦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(1938)
1938年3月,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以所谓“民族自觉”的名义,非法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苏台德地区。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签有互助条约,法国政府自认为无法制止德国的侵略行为,遂延请英国首相张伯伦调解此事。
英国当时自认为最大的敌人是苏联,巴不得德国和苏联打一架拼个两败俱伤,因此对德国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,张伯伦为此多次飞奔德国和希特勒进行商谈。
1938年9月29日至30日,英、法、德、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,自行拟定了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《慕尼黑协定》后,才通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进场,逼迫该国政府在6个小时内决定了该协定。
《慕尼黑协定》签署后,英德、德法分别签署了“通过协商处理两岸关系之间的一切问题,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战争”的宣言,希特勒也私下里保证苏台德地区是德国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。
张伯伦
意气风发的张伯伦乘飞机飞回英国后,对着前来迎接自己的英国群众挥舞着协定表示:“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。”
在《慕尼黑协定》签署的同时,我党正在召开六届六中全会,虽然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总结抗战以来斗争经验,纠正王明的“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”。但《慕尼黑协定》签署这么大的事,我党难免也会讨论。
对于这份让“绥靖大师”张伯伦倍感骄傲的协定,毛主席表现得十分嗤之以鼻,在他看来,自私自利的张伯伦想要靠所谓政治家的理性来对付战争狂人希特勒,简直就是痴人说梦,毛主席甚至在大会上对张伯伦的“绥靖政策”做了预言:“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,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。”
果然,仅仅过了一年,德国就对波兰发起了战争,而张伯伦这次仍然选择了作壁上观,坐视德国和苏联将波兰瓜分。
眼见保障波兰独立的英法在战争中选择了无动于衷,中国国内难免人心浮动,担心英国会不会也给中国来个“慕尼黑会议”。这时蒋介石站了出来,表示:“欧洲之战争不会影响英国对华既定方针,英国势必会继续维护《九国公约》和门户开放的承诺,不会坐视日本实现其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。”
毛主席
然而,身处延安窑洞里的毛主席的看法却与蒋介石大相径庭,还对之后的局势提出了几点预测:
- 日本不会掺和欧洲战争,但会迫使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压,接受日本提出的所谓“和平条件”
- 英国人虽会制止发生在中国的战争,但张伯伦可能会“牺牲中国以便与日本同盟。”
- 一旦英、美搞出“远东慕尼黑”,苏、日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。
- 当日本从英、美处得到足够让步,将两国在远东的政治军事地位大幅削减后,方会入侵印度支那、荷属东印度、菲律宾。
毛主席的这四条预测一经推出,立马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。别说是国民党,就算是我党的一些干部都不相信英国会任由日本吞并中国,同时,对毛主席和中共深有好感的埃德加·斯诺得知这一消息后,也觉得“毛的预见不大可能实现”。因为在当时大部分人看来,中国是英国在远东的“桥头堡”,中国失陷日军势必威胁英属印度,英国怎么可能放任日本胡作非为呢?
张伯伦
1940年5月10日,德国违背国际公约对荷兰、比利时、卢森堡发起入侵,希特勒并没有像张伯伦预想的那样向东和苏联拼个你死我活,反而调转枪口向西而来,目标直指法国。张伯伦引以为傲的“绥靖政策”彻底破产,黯然下台,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两个月后,英国公然违背《九国公约》开始对日“绥靖”,派兵封锁了中缅之间的外国援华通道。要知道此时正值我国抗战最危难之时,英国的落井下石无异于雪上加霜。
善恶到头终有报,自以为万事大吉的英国没想到的是,该国封锁援华通道后仅仅一个月,日本就对越南发起了进攻。一年后的4月13日,苏联、日本签署了《苏日中立条约》,没了后顾之忧的日本紧接着就突袭珍珠港、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、菲律宾,毛主席的预测尽数实现。
《苏日中立条约》签署现场
第四大预言:核战争打不起来(1945)
自1938年12月,德国物理学家奥托·哈恩和弗里茨·施特拉斯曼做实验时意外发现核裂变现象后,世界各大国开始研究将核裂变被运用于武器的技术。1945年7月16日,美国率先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“瘦子”,之后用轰炸机给日本“送”去了两颗原子弹,加速了日本的投降。
日本挨了原子弹,紧接着就投降这件事情,对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,无疑是一件“双喜临门”的事情,毕竟20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曾说过: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广岛核爆
不过,原子弹的产生在当时的人看来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。毕竟拥有了原子弹的美国可以说是真正的“天下无敌”了,遭受了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的惨状经过报道后,全世界更是人人自危,担心核战争随时可能到来。然而,毛主席对原子弹却并不十分重视,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几天后,他就公开表示:“原子弹不能解决战争。”
在之后与斯特朗、斯诺等人聊天时,毛主席斩钉截铁地下达了论断:“核战争打不起来,我们人类是有能力防止核战争出现的。”
毛主席
进入60年代后,随着中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,中国的处境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。北边有在中苏、中蒙边境部署了百万大军的苏联,威胁要对我国进行“外科手术”式打击;南边有美国人挑起的越南战争;东边有一直在叫嚣“反攻大陆”的国民党当局以及和美国结盟的日本、南朝鲜;西面有对我国西藏虎视眈眈的印度。
更危险的是,苏联和美国手里还握着原子弹,动不动就对我国进行核讹诈。我国当时并没有核武器,一旦遭受敌国的核打击,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击能力。
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,毛主席也仍然认为核战争打不起来,并直言“原子弹就是纸老虎”。1961年,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又一次对中国进行了访问,毛主席在同蒙哥马利谈话时谈到了核武器的问题,直言:“我对核武器不感兴趣,这个东西是不会用的,越造得多,核战争就越打不起来,要打还得是常规武器的。”